1987年,法国Benabid开创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将其应用于帕金森症状的改善,经过30余年的临床应用研究,D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1-4],可用于PD、肌张力障碍、疼痛、强迫症、癫痫、肥胖等疾病的治疗[5-8]。
传统的DBS产品刺激器一般是固定于患者的胸前囊袋中,通过延长导线经过皮下隧道与头部的刺激电极相连。
畅医达医疗研制的无导线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系统在刺激器体积结构设计、功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区别于传统DBS的延长导线设计,无导线DBS省去了术者在患者颈部及胸口打“隧道”的步骤,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感染风险,从而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对于医生而言,其学习曲线更短,更利于推广下沉至基层并扩充基层医院诊疗手段,惠及更多患者。此外,在规避传统有线DBS治疗短板的同时,无导线DBS的植入创伤更小,实现了医生患者的双赢。
继通过猪的动物实验,完成系统安全性验证后,畅医达医疗-NeuSaturn®无导线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启动并完成了在灵长类动物帕金森模型上的有效性验证。
立体定向手术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曦教授在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完成。
1、动物模型:选取2只健康雄性食蟹猴进行帕金森造模,模型验证成功标准为:动物表现出中度帕金森病症状。
2、设备植入:造模5周后,术者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根据猴脑图谱,完成植入靶点定位、路径规划和植入手术。术后即刻复查CT确认植入位置。
3、术后开机:术后2周对DBS刺激系统开机进行程控测试,包括电极阻抗测试以及功能测试。逐步调节程控参数,通过Kurlan评分进行有效性评价。
2只猴子均造模成功并进行DBS刺激系统植入手术,植入靶点为双侧丘脑底核(STN)。术后开机电极阻抗在正常范围,逐步调节程控参数,设置有效参数和施加电刺激后,可观察到食蟹猴Kurlan评分明显改善(图1),平均改善率36.6%,提示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系统能够有效地对脑内核团实施电刺激。
[1] PIZZOLATO G, MANDAT T.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movement disorders [J].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2012, 6: 2.
[2] SANKAR T, TIERNEY T S, HAMANI C. Novel application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J]. 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 2012, 3(Suppl 1): S26.
[3] 张建国, 马羽, 胡文瀚.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研究现状 [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7, 7(1): 22-4.
[4] 张凯, 张建国, 葛明, 等.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苍白球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12例报告)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6, 32(6): 507-10.
[5] 吴胜田, 张建国.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01): 62-5.
[6] 张宇清, 李勇杰, 李建宇, 等.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 (7): 4.
[7] 毕永峰, 张建国. 脑深部电刺激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0, (8): 4.
[8] 孙伯民, 李殿友, 占世坤, 等.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4)